浙江是中國著名的旅游勝地,旅游景點眾多,類型豐富,有重要地貌景觀800余處,水域景觀200余處,生物景觀100余處,人文景觀100余處。全省現有西湖、兩江一湖(富春江-新安江-千島湖)、雁蕩山、楠溪江、普陀山、嵊泗列島、天臺山、莫干山、雪竇山等14個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居中國首位。長江三角洲南翼,典型的江南水鄉;擁有眾多名山名湖,堪稱為人間天堂。去浙江自駕游最佳季節是每年3-5月和9-11月。
潮音洞位于普陀山島東南紫竹林庵前,龍灣之麓,不肯去觀音院下人海處。洞半浸海中,縱深30米左右,崖至洞底深約10余米,洞內怪石交錯,犬齒森然,不可容足。此處海岸曲折往復,巉巖峭壁,怪石層層疊疊。洞底通海,頂有兩處縫隙,稱為天窗。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御書“潮 潮音洞音洞”刻于洞壁。
了解更多>>
紫竹林在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山東南部的梅檀嶺下。山中巖石呈紫紅色,剖視可見 紫竹林景區柏樹葉、竹葉狀花紋、因稱紫竹石。后人也在此栽有紫竹。浙江普陀山紫竹林美景代后梁貞明二年。日僧慧鍔從五臺山請得觀音像,歸國途中在此遇風受阻,在此建“不肯去觀音院”于紫竹林中。觀音院前有潮音洞。紫竹林旁有光明池,南有觀音眺,對岸可見洛迦山島。
普陀山西天景區主要包括千年古樟、西天門、達摩風、心字石、梅福庵、磐陀石等旅游景點。
不肯去觀音院,位于紫竹林,紫竹林是觀音修道的地方,里面有全山建寺最早的地方不肯去觀音院。在潮音洞旁,有一堵黃色矮墻圍著三間質樸的佛堂,佛堂中終年香煙繚繞,就是不肯去觀音院。
息來禪院,實檀信植福之精藍。溯自吾祖潮音禪師,徹悟自心,深通經教。
南海觀音在雙峰山南端的觀音跳山崗上,是亞洲最大的露天南海觀音像,海天佛國的象征。南海觀音像旁邊有很多精美的浮雕,這里秀林蔥郁,氣順脈暢,碧波蕩漾。蓮花洋彼岸的朱家尖,隔海侍衛;雙峰山坡麓的紫竹林,潮音頻傳。
洛迦山遠觀如海上睡佛。傳說是觀世音菩薩發跡、修行之圣地,山上嘉木成蔭,庵院鱗次櫛比,有“不到洛迦山,就不算朝完普陀山”之說;洛迦靈山又為普陀十二景之一。
多寶塔也稱太子塔,在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山的普濟寺東南,海印池附近,多寶塔取《法華經》“多寶佛塔”之義而定名,是普陀山唯一保持原貌的最古老的建筑物,它與法雨寺中明朝南京故宮惟一存世的宮殿建筑九龍殿、楊枝庵中根據初唐著名大畫家閻立本繪的觀音畫像刻成的楊枝觀音碑和佛頂山上稀世物種鵝耳櫪樹,合稱為“普陀四寶”。
梵音洞歷來為普陀山的重要景觀。梵音洞與潮音洞南北相對,它和潮音洞的潮音,各俱特色,合稱為“兩洞潮音”。從法雨寺經飛沙岙,過祥慧庵,即為普陀最東部的青鼓壘山。青鼓壘插入普陀洋,想必是此地常為驚濤拍崖,潮聲撼洞,晝夜轟響,宛如擂鼓,故又稱“驚鼓擂”。在青鼓壘山東南端有一大然洞窟,洞巖斧劈,高約60米,縱深約50米,峭壁危峻,兩邊懸崖構成一門,習稱梵音洞。在普陀山眾多歷來被人們嘆為神奇的洞壑中,梵音洞的磅礴氣勢和陡峭危壁,為其他洞所莫及。
位于佛頂山上,是普陀山海拔最高的寺院。全寺四面環山,隱于濃蔭翠綠之中,主殿頂用天藍、淡綠、鵝黃、紫紅等彩色琉璃瓦蓋成,亮點也就在這里,據說在太陽的照射下很漂亮,很像佛光。明萬歷、清康熙、清嘉慶所賜的三枚御印現就藏于慧濟寺,是慧濟寺的鎮寺之寶。全寺布局為其它禪林所少見,天王殿后,大雄寶殿、大悲殿、藏經樓、玉皇殿、方丈室等均在一條平行線上,頗具浙東園林建筑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