途徑地點:門源|祁連|海西|西寧|剛察
D1 西安-西寧
天峻山位于柴達木盆地東部邊緣,該山海拔4600多米,超群突兀,山勢陡峭,形如尖塔,翹首上望,輕云薄煙,繚繞山腰,有時全山隱于云霧中,忽明忽暗,更添一番詩情畫意。此一帶巖羊成群,香獐奔逐,還有馬鹿、馬熊等野生動物。
了解更多>>
D2 西寧-祁連縣
D3 祁連-青海湖-茶卡鹽湖
茶卡鹽湖地處柴達木盆地東部邊緣,位于黑馬河鄉以西約70km處,屬烏蘭縣茶卡鎮管轄。從黑馬河到茶卡需翻越海拔3800m的橡皮山,路上能看到許多經幡。茶卡鹽湖藏語意為“鹽海之濱”,是柴達木盆地有名的天然結晶鹽湖,鹽產量可供全國人民使用約75年。如果足夠幸運,白天可以看到在這些河面上形成的海市蜃樓。這些由陽光經水汽折射形成的奇觀,有的是房屋、牛群,甚至如羊群在湖面上游泳。通向湖心區的小火車是深受游客歡迎的乘載工具,上面的牌子寫著“中華人民共和國JM80Q型內燃機車,江蘇制造”,具有歷史滄桑感。
D4 茶卡-湟中
大金瓦寺,藏語稱賽爾頓,為塔爾寺最早的建筑物,塔爾寺的主殿。大金瓦寺是塔爾寺宗教組織的最高權力機構,藏式平頂建筑,面積1981平方米,面寬13間,進深11間。初建于明萬歷三十四年(1606年),后經幾次擴建。最后擴建為168根柱子的大經大經堂內矗立的110根大柱子,綴以各色刺繡飄帶。經堂內懸掛用各種綢緞剪堆、堆繡的多種佛像、佛教故事圖與宗教生活圖,柱頭兩邊的雀替和上部的闌額均飾有藏式風格的彩畫,處處點綴得色彩絢麗,并懸掛各種壁畫(卷軸畫)。經堂內設蒲團上千個,可供2000多喇嘛集體誦經之用。數以百計的經卷存放在四壁的經架上;上千尊小巧精致的銅質餾金佛像置于四壁的神龕中。
D5 湟中-塔爾寺-蘭州
蘭州中山橋位于濱河路中段北側,是蘭州歷史悠久的古橋,有“天下黃河第一橋”之稱。中山橋的前身始于明洪武5年(公元1372年),宋國公馮勝在蘭州城西七里處建的浮橋;至明洪武9年(1376年),衛國公鄧愈移浮橋至城西10里處,稱“鎮遠橋”;明洪武18年(1385年),蘭州衛指揮楊廉將浮橋移至今日位置,至今遺存重10噸,長5.8米的鑄鐵橋柱“將軍柱”三根。清光緒33年(1907年),清政府在蘭州道彭英甲的建議和甘肅總督升允的贊助下,動用國庫白銀30.669萬兩,由德國商泰來洋行喀佑斯承建,美國人滿寶本、德國人德羅作技術指導,建起了長達233.33米,寬7.5米的黃河第一座鐵橋,初名“蘭州黃河鐵橋”。1942 年改為“中山橋”。 1954年,蘭州市人民政府整修加固了鐵橋,又增加了五座弧型鋼架拱梁,使鐵橋顯得堅固耐用,氣勢雄渾。 中山橋位于蘭州城北白塔山下的黃河鐵橋,是蘭州境內歷史最為悠久的古橋,有“天下黃河第一橋”之稱。 中山橋的前身系黃河浮橋。黃河浮橋是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宋國公馮勝在蘭州城西7里處始建的。明洪武九年(1376年),衛國公鄧愈將此橋移至城西10里處,稱為“鎮遠橋”。明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蘭州衛指揮楊廉將浮橋移至現在的位置——白塔山下。至今蘭州還存有建橋時所遺的重10噸、長5.8米的鑄鐵浮橋柱3根,人稱“將軍柱”。柱上鑄有“洪武九年,歲次丙辰,八月吉日,總兵官司衛國公建斯柱于浮橋之南,系鐵纜一百二十丈”的字樣。
D6 蘭州-西安
通過明倫堂,往北拾級而上的高臺上為“尊經閣”。尊經閣是藏經書的地方。 尊經閣為重檐歇山式頂, 東西兩側廂房為懸山式頂建筑,屋頂上使用黃綠相間的琉璃瓦,門窗雕花,在陽光照耀下,金光閃閃,非常莊嚴肅穆。 登閣四望,縣城景物盡入眼簾。臺高3.5米,周圍花墻,為重檐歇山頂。
【山東出發】山東出發到浙江6日自駕游:神仙居-雁蕩山-楠溪江6日自駕游
【北京出發】北京出發河北2日自駕游:天生橋瀑布群-戀鄉太行水鎮2日自駕游
【山東出發】山東出發浙東6日游:天臺山-神仙居-名人故居-雪竇山6日美景賞析經典自駕游
【山東出發】山東出發額濟納7日游:額濟納胡楊林-黑城怪樹林-巴丹吉林-張掖丹霞-沙坡頭色誘金秋雙胡楊